2025年6月24日,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与风险管理系教工党支部与浙江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湄潭分团再度携手,成功举办了“竺湄云讲堂”的第三场讲座。本次讲座特别邀请到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和风险管理系教工党支部组织委员刘晓婷教授,她以《从‘石子’到‘珍珠’:在求是园里邂逅成长的力量》为主题,为湄潭县求是高级中学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充满启发与温暖的公益分享会。
刘晓婷老师正在为同学们热情讲授
讲座从“大学生活是什么样的?”这一问题引入,刘晓婷老师结合自身在浙江大学的学习与成长经历,向同学们展示了浙江大学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独特的校园文化。她详细介绍了浙江大学的校训、价值观以及“四课融通、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让同学们对大学的学习与生活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刘老师通过讲述自己从家乡到浙江大学的求学之路,分享了她在大学期间如何面对专业选择、文化冲击以及人生方向的思考。她鼓励同学们在面对困难时,要像浙大人一样,秉持“求是”精神,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她还分享了浙江大学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包括上奥运冠军的体育课、学生节、艺术博物馆等,让同学们感受到大学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培养人格、追求梦想的舞台。
在讲座中,刘晓婷老师还特别分享了浙江大学毕业生和在读学生的成长经历,这些故事生动地展现了浙江大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她提到,浙江大学的毕业生去向广泛,许多同学在公共管理、医疗、基层治理、学术研究等领域实现了自我价值。她分享了自己第一个研究生毕业后选择去基层就业,展现了浙大学子在基层治理中的担当。
之后,刘老师介绍了其他学长学姐的经历,如祝学姐的“小鲤鱼跃龙门”故事。祝学姐从高考成绩中游起步,通过不懈努力,最终考入四川大学,再次考研成功进入浙江大学读博,她的经历激励着同学们在困境中寻找转机,用努力书写自己的人生。何学长则从理科转向社科,带着对社会保障体系和扶贫政策的疑惑,投身公共管理领域,他的故事让同学们明白,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刘老师还分享了朱学姐和刘学姐的学习经历,鼓励同学们学会与焦虑共处,勇敢寻求帮助。人生没有标准答案,每一步都是风景,那些看似“次优解”的选择,恰恰能构成独一无二的人生拼图。
讲座后云上合影,师生情谊满满
“竺湄云讲堂” 是在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深耕党建业务融合推进一支部一品牌背景下,由社会保障与风险管理系教工党支部牵头打造的公益平台。该平台以教师讲座、学生书信联系为基本形式,融合推进结对共建以及示范引领作用发挥,以“公益初心”为核心,不断激发师生家国情怀以及社会责任感,并以此提升学科社会服务能力。
“竺湄云讲堂” 第三场讲座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加深了浙江大学与湄潭茶城高级中学的合作交流。浙江大学始终聚焦教育资源共享、人才培育帮扶,凭借“竺湄云讲堂”这一平台,矢志打造“广覆盖、高质量、深内涵”的公益教育模式,为助力地方教育、厚植家国情怀贡献力量。刘晓婷老师的分享,不仅为湄潭的同学们带来了知识与启发,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梦想的种子,激励着他们未来在各自的道路上,如珍珠般闪耀于自己的星海。
供稿:李妍卓
照片:李妍卓、夏浚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