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做好毕业环节工作,强化党建引领育人实效,2025年10月22日至24日,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成功举办了为期三天的线上毕业论文写作公益指导课程。本次活动由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基层教学组织、社保系教工党支部牵头,面向学生团支部全体成员,以“党团共建,做好毕业第一课”为主题,通过党团组织联动,为毕业生顺利开启并完成毕业论文注入强劲动力。

精心组织,党团联动夯实毕业基石
毕业论文是本科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社保系教工党支部主动谋划,积极协调本系及经济学院的多位骨干教师,组建高水平授课团队,精准对接学生在论文开题、研究与写作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学生团支部广泛动员,确保全员参与,形成了支部引领、师生联动、协同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将组织优势切实转化为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育人实效。
名师引航,系统指导提升学术素养
本次系列课程内容系统全面,涵盖理论基础、选题策略、研究方法与写作规范等关键模块。授课教师们倾囊相授,着力夯实学生的研究根基。
在理论研究与选题创新方面,何文炯老师深入剖析了社会保障学科的基本问题与研究范畴,引导学生构建坚实的理论框架。张跃华老师分享了文献搜集的方法与经验,并以安宁疗护研究为例,展示了如何通过文献梳理构建研究框架。张翔老师、周明海老师则聚焦于如何从真实社会与学术脉络中提炼有价值的科学问题,强调“问题意识”的培养,并通过生动案例阐释了“小切口、深分析”的研究思路。
在研究方法与框架构建方面,詹鹏老师、沈鸣洲老师详细讲解了研究设计中理论层与实证层的逻辑衔接,以及因果识别等前沿方法的应用,强调了研究的内部与外部效度。谢倩雯老师重点讲解了文献综述在确定研究定位、发现知识缺口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为学生打开了研究创新的思路。马高明老师则分享了其在儿童福利、应急管理等领域的创新研究,拓展了学生的学术视野。
在写作规范与流程管理方面,刘晓婷老师、杨一心老师、高叙文老师则为同学们提供了毕业论文的“全程导航”,从论文写作的实践经验与常见问题、文献批判性阅读、数据获取与分析,到论文结构安排、时间节点把握及学术规范遵守,给予了细致指导,并鼓励学生善用各类数据资源与科研工具,完成兼具创新性与规范性的学术作品。同时,22级劳动与社会保障班主任袁晶老师开展了细致的讲解和答疑工作,以自身研究经历为例给同学们传授相关经验。
育人育心,协同护航学子成长征程
此次毕业论文写作公益指导课程,是学院“党团共建”机制在毕业关键节点的成功实践。它不仅是一次系统的学术训练,更是一堂生动的育人课。教工党员们以专业与奉献体现了为师者的责任担当,学生团员们则以饱满的学习热情展现了求知向上的精神风貌。
“走好毕业第一步”意义重大。本次活动有效化解了毕业生对论文写作的迷茫与焦虑,为其高质量完成学业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与风险管理系将继续深化党团共建内涵,创新育人载体,全力护航每一位学子圆满收官大学生涯,自信迈向人生新阶段。
供稿:刘欣洁、袁晶
图片:赵婷
